龙隐寺坐茶
2019-03-13 13:35:15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
文/独鹤鱼飞


在平凉的第一天,我是在龙隐寺度过的。我相信缘分这个东西,使我相隔千山万水,却不遗余力。

龙隐,这个词足以勾走人的心思,它至少充满了人文情怀。我第一次去龙隐寺,那是在重庆。重庆的龙隐寺与一位帝王的落难有关,相传永乐皇帝朱棣篡夺了侄子朱允文的黄位,朱允文便逃难于此隐居。

平凉的龙隐寺是唐太子李亨在安史之乱时避难一日的地方,后来他登上了大宝便将宝刹改成了龙隐寺。龙者,天子,皇上。隐者,隐逸,避难,逃遁,遁入空门之意。塔寺林院自古以来就是传奇不断,高人辈出,神秘莫测的地方。

平凉的龙隐寺座落在崆峒山脉的龙尾山,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,这里是极好的隐居之处。

那日,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,向龙隐寺进发。一路上边走边问,走着走着便没有了村落。在一处深山密林之中,便来到了龙隐寺,只见殿宇森森,香烟燎燎,树木葱葱。

龙隐寺虽然年久失修,但雕梁画栋,楼宇间架都保存的很完整。龙隐寺有两个院落,一个在半山腰中,另外一个靠近山脚下,两座院落相差不到几米,相互照应,结为连理。按照我的游玩习惯,我喜欢从天而降,那就是舍近求远。先去参观远的,先到最高处去观看,再到低处去游乐。

我踩着脚下的黄土小路,路面湿湿的,泥土粘在了我的脚底。路面很松软,山中特静寂。没有人声,鸟声,风声,诵经声,敲钟声。只有轻微的流水声,不绝于耳。我爬上陡峭的山坡,进入了平坦的寺院,院子打扫的很干净。让我感到惊喜的不是那些面貌英俊的菩萨塑像,不是院中道士的翩翩风度,而是龙岩流珠。那些水珠子滴答滴答的从岩石缝隙中滴落下来,像米婆婆下米一样激荡在下面的泉水中,清澈纯净。坐在泉水边,什么都不用想,用心,用情,用爱,去聆听这天籁之音,会使人心底透明,明心见性。

龙岩流珠是平凉最著名的八景之一,也叫龙隐流珠,在古代就吸引着来自八方的文人雅士。清代诗人赵青藜有“泉乳珠垂露,壶心玉贮冰”的赞语。龙岩上面是一排香房,门打开着,里面没有香客,没有道士,空荡荡的只有神的塑像。香炉里的草香刚刚被点燃,冒着一缕青色的烟,香气扑鼻而来。我从右侧而入,井然有序的一间一间的去参观,去礼佛。把各个大殿通通的都绕了一遍。在香房的左侧,我忽然看到了一个衣衫破旧的道士,他正在忙着给神上香。他似乎要招呼我,问我有何贵干。可是我没有搭理他,只顾着观赏风景。当我到了左侧香房时,那个道士不知道去了哪里。整个寺院里空荡荡的只有空气,阳光和水,还有一个游玩的人——我。我走在一个大钟前,想敲击一下这大钟的洪亮之音,又怕扰乱了道观的清净。于是,便朝着下面那座道院走去了。在下坡的时候,看见了一泓泉眼,用井盖子封存了起来,井盖下面开有一小方孔,刚好容一个瓢进去。由于泉眼长在菩萨殿下面,名曰菩萨泉。来庙里敬神的人把它当做是菩萨的灵泉,和龙岩的水一样都是道观里的圣水。我用矿泉水瓶打捞了一瓶,泉水非常干净透亮。便送进嘴里咕咚咕咚的喝了起来,我完全忘记了天气的寒冷,只觉得这水实在是太好喝了。喝了几口,泉水便凉透了我的身体。我拿着那些未喝下肚子的泉水,从侧门而入,直接进了大殿。

大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三圣,即三清祖师,我便敬了一柱香。有个仙风道骨的道士便和我搭话,我便和他简单的对答了几句,我说明了我的来意,他鼓励我尽心的玩。等我看完了所有的神仙,佛祖,法器,把各个角落仔细的看了一遍,才走出了道院大门。

出了门,在门的右侧看见了许多结缘的书,却全是佛教的经书。那些书都摆在道士的寝室门口,我顺便像风一样胡乱的翻了几页,却没有发现道教的书,因此感到遗憾。那道士的门上写着四个字“闲人免进”,我看了一眼那四个字,打量了一下那个道士,那道士便明白了我的意思,便热情的请我进去。

那是一间不够宽敞的屋子,屋子里面的光线不是太好。里面有一座火炕,火炕烧的好像很暖和的感觉,烧焦的泥土味散发在屋子内。火炕上除了几床被子,还有放东西用的竹篮子。火炕上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几个古代人用的枕头。一个石枕,一个瓷枕,一个玉枕,还有一个是小石枕,像展览一样放在他的炕头。屋子里面有一台用旧了的电视,有火炉子,还有厨房用具,桌子和椅子。炉火里面的煤燃烧的正旺,屋子里暖烘烘的。他让我坐在那把古老的椅子上面,再给我沏了一盏热茶,铁观音的清香在寝室里弥漫,侵入我的心肺。我道了一声谢,便端起那盏清茶用嘴唑了一小口,解渴极了,我连声说好茶,那道士便开心的笑了,接着给我的茶盏里加水。我问他此水可是龙隐之水,他打趣到你在龙隐寺自然喝的是龙隐之水。是啊,我愈加有喝茶的欲望了。他给我讲了一些龙岩滴珠的美事,我们的距离拉的更进了。他再端来果盘,里面有葵花子,香糖,坚果。他给自己也沏了一盏茶,和我坐在一起边品茶边吃葵花子。

那道士打量了我良久,便问我到:“你从哪里来?要到哪里去?”

我答到:“我从该来处来,要到该去处去。”

他说方家可曾用过晚膳?我说路上走的吃紧不曾用膳。他说“五色令人目忙,五味令人口爽。一会下羊肉饺子给你吃。”他便爬到了火炕上面去了,躺在了暖暖的被窝里。把头放在那个最小的石头枕上面去了。他说他最喜欢那个小石枕,在龙隐寺修行的十多年里他一直用那个小石枕。那些大的石枕,瓷枕都是别人孝敬给他的,可是他就喜欢小枕头。我说老神仙已经返老还童了,得道了。他说他就喜欢我这样的年轻后生,想招揽一个徒弟,来帮他打理这个家。

我说我老是听人说遁入空门之人为出家人,老子得道后舍弃了官位,舍弃了家室,身边只有一头青牛,载着他出了函谷关,不知所终,皈依之人还有什么家可打理。道门无锁白云封,院内有尘清风扫,一切由他去吧。他说即要离去,便吃了羊肉饺子再走。

我踩着春天泥土的芬芳,走在密林夹道的山路上,向龙尾山外面走去,那香津津,油滋滋的饺子味在我嘴里来回的游荡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